原标题:价值347万的纸片,竟然是在废品站捡到的,这捡漏太夸张了
70、80后的朋友或许还有印象,曾经的集邮热堪称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尤其连小学教材都曾出现的猴票,其价值甚至超过了某些古董、文物。
当然,珍贵的可不止猴票一种,还有蓝军邮,1999年甚至拍出了347万的天价,这其中还隐藏着一段捡漏的故事。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主人公是孙先生,原本只是印刷厂的普通工人,他与蓝军邮的缘分要从废品站开始。
1988年4月日,孙先生在家搞卫生,收拾出不少废纸箱、旧报纸等;那个年代的朋友或许还有印象,家里的杂物是不会随便丢弃的,而是卖给废品站换点零钱。
孙先生也是一样,将杂物收拾在一起,绑在自行车后座直奔废品站;卖了废品后也没什么事,孙先生开始在成堆的废品中东翻西找,本意是希望能找到一两本旧书或其他可以再利用的东西。
在废品站的大门口堆着不少旧纸张,孙先生走近一看,这些纸大多被水浸泡过,就是有几本书,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一个不小心,孙先生被一摞旧书绊了一下,气得他用力踢了一脚。
也正是这一脚,纸堆被孙先生踢翻了,一张小纸片也随之飞出,飘飘荡荡地落了下来;这张小纸片约火柴盒大小,但孙先生却被小纸片的蓝色吸引住了。
等捡起来一看,孙先生更是被吓了一跳,原来小纸片是一张邮票,蓝色底板上还有军人贴用几个字;这里说明一下,那个时代全民集邮,孙先生虽然只是普通工人,但他也是一名邮票爱好者。
此时的孙先生紧张万分,捡起那枚邮票以及夹邮票的旧书,飞也似的骑着自行车逃出了废品站;说到这或有朋友问孙先生这是咋了,难道捡到什么宝贝,生怕别人看见吗?还真就猜对了。
回到家的孙先生,来不及把自行车放好就抱着那本旧书跑进了屋,然后又翻出一大堆关于邮票的资料书籍;对比之下,孙先生确定自己捡到的蓝色小纸片是传说中的蓝军邮,更为难得的是,这张邮票既没有被水浸泡过,且票身上没有戳印,说明还没有被人使用过。
之后,孙先生翻遍了那本捡来的旧书,结果除了蓝军邮再没有其他东西;即便如此,孙先生还是激动万分,因为这张蓝军邮实在太珍贵了。
爱好集邮的朋友或许知道,所谓蓝军邮是新发行的套军人专用的邮票,早发行于1953年。除了蓝军邮,还有橘黄、棕色,集邮界称之为黄军邮、紫军邮;顾名思义,蓝军邮为蓝底色,上印军人贴用字样。
孙先生对于蓝军邮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资料、书本上;如今竟然能捡到这种稀缺邮票,真可谓天降横财,但孙先生并不急于出手。
随着时代的发展,蓝军邮的数量也愈加,市面上的价值也愈加高昂;1994年的一场拍卖中,蓝军邮创出了新单枚邮票80万的天价。
就这样,蓝军邮一直被孙先生珍藏着。直到1999年8月23日,孙先生将这枚蓝军邮与北京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邮品拍卖专场上公开拍卖;这枚蓝军邮一出场,马上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关注,后经数百轮竞拍,其终成交价更是令人惊掉下巴。
孙先生这枚蓝军邮,竟然拍出了347万的天价,一举刷新了新中国单枚邮票的价格记录。说到这不禁有人感叹:这漏捡得也太夸张了,没事还是多往废品站转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